close

這是修"大陸當代文學"的期中報告。或許是有太多感觸了,把它留在這,證明我很認真的上過課(笑)。大陸當代文學的報告是以老師選的幾本長篇小說,撰寫相觀賞析與評論。我選擇了《飢餓的女兒》,我想是因為題目吧,讓我很好奇。飢餓,絕不只是單純的飢餓。

 

想看的人可去找找。

 

《飢餓的女兒》 作者虹影    爾雅出版社  

 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 

《飢餓的女兒》是一本自傳性的小說,關於虹影,關於六六的,關於六○年代的。

 

家庭與食飢餓(物質飢餓)

 

 

她生於重慶大饑荒最後一年,家中生了八個孩子,前面有兩個去世了,她排行第六,乳名就叫“六六”。她住在重慶長江的南岸的山坡上,聽著江上的輪船聲,嗅著這會合各種腐敗潮濕味道的世界。父母、三個姊姊、兩個哥哥跟她,一家八口,擠在一間只有十平方米的破舊屋子以及一個不到十平方的閣樓裡,在那時她就希望有著自己的空間。

 

六六一出生便與飢餓結下不解之緣,由於她是出生在大饑荒的年代,在當時人人吃不飽的時候,在腹中的六六能生下來已經算是幸運,但卻天生有著腸胃的毛病。嬰兒時期應該是不會有記憶的,但她卻總是對於吃有著莫名的需求,對食物的味道特別敏感,甚至在夜裡夢見找不著碗,為了碗恨不得向每個手裡有碗的人下跪。

 

“飢餓是我的胎教,我們母女兩活了下來,飢餓卻烙印在我的腦海裡。母親為我的營養,究竟付出過甚麼樣的慘痛代價?我不敢想像。”(p.49),從時間的轉輪中,我們可以知道,六六並沒有親身體會到饑荒之時那種致人於死的飢餓感,但她和親人卻永遠對飢餓感到恐懼。食物的填飽只是暫時的,而飢餓卻是永存。

 

在十八歲生日的那天,她的父親給了她五角錢。六六走在街上,想著要買些甚麼給自己過生日。“我一個人選擇看一部片子,是從未有過的事,這個念頭使我激動。電影院黑糊糊的牆壁,假如那是一面玻璃,我會看見一個梳著兩條細細辮子,頭髮不多,臉無光彩,身體瘦弱的少女,這便是我。此刻,正在精神糧食與物質糧食之間做痛苦的思想鬥爭”(p.76),結果她還是選擇了食物。無論作夢或是醒著,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吃。

 

家中的兄弟姊妹都沒有六六感情很好的。她對於哥哥姊姊的打罵向來都是順從的,哥哥姊姊似乎都不喜歡她,只有有殘疾的五哥對她較好一點,但她從未弄清楚他們怨氣的由來。母親從來對她都沒有好臉色,父親雖然對她還好,但總是沒有親近過她的心。在家中得不到親情,在學校也是,同學不喜歡她,老師也是。每學期得到的評語不外乎是,不熱愛運動,不關心集體。六六從未得到認同感。

 

 

母親、秘密與精神飢餓

 

母親是個臨時工,抬河沙、挑磚瓦和水泥,用一根扁擔兩根繩子賺錢養活一家,做了十年苦力,一身的病,有一次不慎落到江裡,離死亡只有一步之遙,還喊著:我可以做。母親如此賣命不是想做勞動模範,只是為求全家人溫飽。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工人,曾經做過國民黨的逃兵、招商局的水手,生病後在家操持家務。六六對母親的印象停留在她已經滿身病痛,不再美麗的樣子。在母親與她之間,歲月砌了一道牆,讓他們兩彼此看不清。

 

“母親對我不是有氣,而是有恨,我對她說:「當初你就不應該生我。」我把書包緊握在懷裡,身體蹲在門檻邊,咬住牙齒,生怕眼淚掉下來。

 

「不錯!我當初就不該生你下來」──可是母親沒說這句話,這是從她的目光裡讀出來的,那目光極冷。”(p.158),這個家根本不需要她,她永遠是多餘的那一個。

 

六六渴望愛,母親的愛,父親的愛與家庭的愛,但他從未享受過。她自小就發覺自己在家中的不同,一個特別的孩子。母親與家人的相處方式,讓六六總不禁想問:為麼我總感到自己是個多餘的人?感覺自己可能只是個不該出生在這世界上的累贅。 家中的人似乎知道些甚麼,只有她是被蒙在鼓裡。

 

家中的巨大秘密誘使著六六想要一探真相,但她無從下手,只有從個性火爆,口風不緊的大姊套出她想知道的內幕。從父親工傷退休工資的事「梅毒治癒後遺症目衰」,斗大的字映入她的眼簾,更讓她覺得連外人都比她了解她家有著什麼樣的秘密。

 

“潛意識中,我已經感覺到了這個生日不是一串數字中的一個,而是一溜兒不準逆轉的念珠中最特殊的一個,數過去,就會觸到許多不可知的禁忌。我本能地慌恐起來,想哀求母親抓緊我。”(p.85),或許在六六心裡,隱隱約約知道她身世有些不尋常。她原本想問母親的,但母親總是避諱去談。她是期望母親能告訴她的,但希望終究還是落空了,母親總吝於給她一點愛。

 

在六六逼問下,大姊說了母親的身世,生父的、父親的跟她自己的。出生在四川農村的母親逃婚跑到了重慶。在紗廠中工作時被當地一個袍哥頭(黑社會頭子)相中,結婚生下了大姐。没有生下一兒半子,袍哥開始虐待母親。倔強的母親抱著大姐又逃了出来,遇到了父親,結為連理。但她再繼續追問時,大姊卻只暗示他們兩都不是這家子的人。

 

在很小的時候,母親曾帶她去廟中燒香。獨獨為她選中了文殊菩薩作為守護神,而不是其他神明。“文殊菩薩那劍是智慧之劍,獅子是智慧之力量。”(p.325),或許她的母親早就清楚,她的一生會受其求知之苦。六六喜歡看書喜歡看電影,能增加她的見識的她都喜歡。凡事想追個明白,瞭解底細,到頭來只會增添煩惱,並付出慘痛代價。六六的確不停地追求著秘密背後的真相。無知的人,有知的人,無論是哪一方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。

 

初戀與性飢餓

 

自童年起,六六便發現有個男子,總在她身後偷偷跟著她。雖然她會有背脊發涼的害怕感,但有時她甚至希望那個男人可以對她做些什麼,甚至是強暴之類兇殘的事。

 

在學校裡,六六發現只有歷史老師不會歧視她,能平等對待她。她喜歡上了歷史老師,想盡辦法千方百計只為了引起他的注意,在課堂做些違法紀律的小事來吸引老師的目光。

 

“但是在這個世上你會遇上一個人,你無法用一種具體的語言去描述,不用語言,只用感覺,就在漆黑中撞進了通向這個人的窄道。一旦進了這窄道不管情願不情願,一種力量狠狠的吸引著你走,跌跌撞撞,既害怕又興奮。”(p.26〉,她這樣描述著自己對歷史老師的情感,不管他有多平凡。

 

她不善於表露情感,因為也從來沒人肯傾聽,家人只會覺得無聊,也沒人在乎。受到委屈時,她只能一個生著悶氣,想像著任何會讓她親人後悔莫及的計畫,無論是自殘或是傷害仇人。但歷史老師找她談話時,對她說他也是貧民出生的。對一個苦悶生活了十八年,從來沒感受到家庭溫暖的女孩而言,她終於遇見了理解她的人,單就這點,儘管老師已有了妻兒,六六還是瘋狂的愛上他。他們互相傾訴,擦出了愛的火花。

 

歷史老師的父親在解放後的某個政治運動中成了「反社會主義分子」。父親病亡後,母親獨自一人照顧他和弟弟長大。他們兄弟倆感情很好,文革開始後他們分別加入了對立的兩派。在一次武鬥中,弟弟逝世在他指揮下開砲的船隻上。她的母親這個聽到噩訊,當場中風死去。在某方面歷史老師也是空虛的人,他們都是飢餓的人,靠著彼此互相誘惑,以填滿空虛的心靈。

 

 “我是愛上他了,她是有婦之夫,這完全不在我的考慮之中。也許潛意識裏,這正是我愛他的條件。越是無望,越是能燒灼著我的情感。”(p.326),終究兩個飢渴的肉體用激情和欲望抵擋了各自内心的孤獨和痛苦。六六將自己的處女之軀獻給了歷史老師,拋棄一切毫無保留的去愛,對她而言結婚只是一種形式,她生活的世界裡,沒有一家是真正幸福的,而她要的不過是愛。江上的船鳴聲傳到了她耳裡,江上的景致也倒了過來。無論外面怎樣的嘈雜,他們眼中只有彼此。在她和歷史老師分開時,他送了六六一疊的外國小說,暗示了六六的轉變與成熟,她由女孩變成了女人。六六某方面的飢餓被填補了,她漸漸的成長,在性與知識的“灌輸”下,她不再是以前的那個自己。

 

生父與非婚生

 

母親覺得再也瞞不住六六之後,將她出生的秘密告訴了她。原來,在1960年父親工作受傷住院後,一家的重擔落到了母親身上。為了在政治上有積極表現的工頭,欺壓母親甚至要解雇她,一個年輕人幫她了解圍。他就是小孫,認了大他十歲的母親做乾姊姊。盡所能的幫助這個家,帶給母親許多身為女人應有的快樂,讓母親意識到自己的需要愛。她和小孫發生了不倫的關係,不久懷孕了,有了不該有愛情產物─六六。他們都承受著這個痛苦,母親、生父和養父。母親是愛著生父的,但她不能離開已經喪失勞動能力的父親,必須留在這個家,他們沒有別的選擇。在法院中將六六的監護權判給了母親,生父每個月要負十八元的撫養費,直到她十八歲為止。並且他們(母親和生父)不能再相見。長久以來那個背後關切的眼神正是她的生父。

 

 “在當時,我怨母親,我不願意理解她。母親給我講的一切,沒有化解我與她之間長年結下的冰牆。可能內部有些裂開,但牆面還是那麼僵硬冰冷,似乎更理由十足,這是我一點也沒辦法的”(p.277),母親對於過去的回憶充滿痛苦,但第一次聽到母親坦承生出她的恥辱時,又氣又恨,她無法諒解母親,至少在當下無法。

 

  1980年農曆823日,也就是虹影18歲生日的那一天,她母親安排了她的親身父親和她相認。生父在會面中百般地討好六六,帶她去買了一塊布料,上館子吃飯,一頓沒有人跟她搶的一餐。帶她去看電影,最後還去了公園。可是太遲了,六六一直渴望的就是家人的關愛,她從來就沒有享受過,盼望了那麼久,當真正來到的時,反而沒有任何喜悅,只有一種認清事實的打擊。或許他是想要彌補他從未盡到的父親責任,“但是沒有用的,我因為非婚生子的身分受到的痛苦,還不是你們造成的。”我想那時六六心想的或許是這個。面對父親的殷勤她然没有絲毫的感動,只有恨和漠然,她狠心的轉身,希望生父不要再來找她了,這樣的行為算是種變相的報復,報復他遲來的父愛。

 

六六對母親抱著一種又愛又恨難以言喻的情感。母親是堅強而值得敬佩的,她明白自己必須對孩子負責;可是母親又是可恨的,因為她,自己背上了私生女的身份,遭人蔑視,得不到應有的關愛。而母親對這個意外而來的小女兒也是一種復仇至極的心情:“從不寵愛,絕不縱容,管束極緊,關照卻特别周到,好像我是個别人的孩子來串門,出了差錯不好交代。”(p.10),六六不只怨恨母親,也同樣怨著生父。他們生下她,卻也讓她一生伴著苦楚,真追究起來他們倆誰也沒有對她負責。  

 

逃離與墮胎

 

那時在六六正在出生之謎突然被揭開的震驚之中,好幾天沒去上學,卻旋即得知歷史老師自殺這種震驚的訊息。或許他是因為受不了文革的壓迫,也或許他一直背負著害死家人的精神負擔,終究走向自戕之路。然而,他什麼也沒留給六六,不僅是怕讓她的名聲留下污點,也不願負任何責任。因為他清楚,他們都只是對方生命中的過客,如果六六曾經瘋狂的愛上他,他就得糾正她,用沉默的離別。生命的離別來斬斷一切,好讓他們徹底的劃清關係。

 

    十八歲那年,六六發覺每個人都是很自私的。“我們兩個人事實上都很自私,我們根本都沒有相愛過,就像我那個所謂的家,每個人都只想到自己。”(p.307他和歷史老師的關係,也不過是各取所需。這時的六六下定了要離家的決心她不是這個家的人,她根本沒有家。或許逃離是弱者的通病,但唯有如此,才能靜下心重新省思自我。母親或許早就知道,她這一生最大苦,就是想知道,當知而無解,必然會更痛苦。

 

    後來,六六竟然發現他有了歷史老師的孩子。她頑强的生育能力一如當年的母親,讓她不禁想是不是飢餓的女人,也有著飢餓的子宮。她的出生是非婚生的孽種,她的孩子會是未婚懷孕下的雜種。如同她一樣是個不被接受的孩子於是六六狠下心決定要把孩子打掉,與其讓他生下來便怨恨世界,承受著和她一樣的痛苦,不如讓他趁早脫離。這時六六突然明白,她在歷史老師的身上尋找的,只是ㄧ個父親的影子。但是三個「父親」都負了她:生父為她付出了代價,卻也為她帶來恥辱的胎記;養父忍辱照顧她長大,卻從不了解她;歷史老師雖給了她一時的慰藉,卻只顧著自己離去。

 

    文中細膩的描寫了六六墮胎的心路歷程和墮胎的過程,將一個生命從子宮中狠狠剝離。在手術台上她一度後悔將孩子打掉的念頭,但她的孩子還是在機械下無情的搗碎。流產後她不顧會受到風寒的禁忌,只要一有幾文錢,就會去公共澡堂洗澡。洗去所有她想要忘記的這一切,好像那一切都能隨著水流,她再也記不得那些糾纏在她心中的結。

 

之後六六經歷了迷失、墮落,酗酒、周旋於男人之間,用各種方式填補她空虛的心靈,逃避苦悶和空虛。在異地流浪的她,就讀了一所職業學校,畢業後也有了工作。但這期間她從未回家,僅和二姊偶有書信聯絡。但在夢她卻不斷的回到那,也許六六心理還是會顧念著養育她長大的江水,六號院子的家。

 

回鄉與自省

 

直到1989年六六終於再次初回到家中,父母對她的突然回來有些驚喜。她對於父母沒有特別的“相見歡”,回家就像是履行一個義務一樣。夜裡母親遞給了六六一頂墨藍色的兒童絨帽和一支口琴。口琴是當時生父最愛在家中吹奏的;絨帽是生父和母親最後一次相見時,他送給無緣女兒的禮物。母親告訴她,她的生父去世了。長期營養不良最後因肺癌而死。在六六成年後不再需要那十八元了,他依然省吃檢用,為六六掙下五百元,做為嫁妝。她的生父到死前還惦記著她。他的感情專注,到死前還想著六六。

 

她記起了那時,生父在公園對她說,你的身世不要對他人提起,免得委屈;他說,在在跟著你時,看到你受人欺侮,只恨自己的無能;他說,你得原諒我和你母親,為了你,她已經太受苦了。而她對於生父的情感卻棄如蔽屣,連爸爸也不願喊,讓他一點點的期望就這麼碎落一地。眼淚就這麼不可抑止流出,她對生父遲來的原諒。後來,她離開家鄉前去看了生父的墓,那可以說是個石堆罷了。為了這個愛情,為了六六,他剩下的餘生都沒有了幸福(也很難斷定是沒有幸福,或許對生父而言,這麼做才是他想要的,但不再平靜),他注定牽掛六六直到死去。儘管他一生都在拚命工作,努力做到一個丈夫與父親的責任,但他的心永遠都不在這個家庭上。母親與生父在沒有經過理智判斷就滋生了悖倫的愛,但生父卻為此為背負著一生撫養非婚生女兒的責任。其實他可以不必這麼做的,在低下階層的生活裡,雖然有著這樣背離道德的愛情,但在這裡,卻也看到忍辱負重的愛情。

 

最後,時間回到了六六五歲半時在雨中奔向媽媽的路上,跌倒了依舊跑著,希望媽媽趕快回去救被壓傷的五哥。聽到一陣隨著江水傳來的口琴聲,好像那麼的熟悉,就像在母親子宮中裡一樣清晰(或許她在母親的肚子曾經聽過生父的口琴聲,那時在生父曾給母親帶來歡樂的日子裡)。在“我掛滿著雨水的臉露出了笑容”中結束這個“故事”。我想虹影原諒了她的生父母,也明白了她生父對她的愛。在這本書的首頁這麼寫著,“獻給  母親唐淑輝”。道出了她對母親的最初依賴,即使不知道路,她還是希望趕快找到媽媽。

 

總結

 

虹影用冷靜的口吻描述一件件過去不堪回首的往事,讓人不禁驚異,她說得如此平淡,好像她只是個旁觀者,好像這不是發生在她身上的,可是這確實是她的以往。我一直認為如果能有比他人更有感觸,必定曾經深深體會過,所以更懂得其中的酸甜苦辣。在那樣貧窮的地方,饑荒的年代,她有著除此之外的痛苦要背負,沒有溫暖的家庭、非婚生子的身分和歷史老師的師生畸戀,當所有事件都衝擊在一起時,她所經歷的過程是怎樣的,即使我看了這本書還是無法想像,這樣的過往要如何承受。

 

家庭是影響一個人個性的重要因素,在還是襁褓中的嬰兒,學習力強的孩童還是思想不成熟的青少年,都需要教育,需要關愛。六六就是一個渴望食,渴望知識,渴望愛與性的孩子,但在她得不到的情況下,她只好自己去摸索,靠自己的力量前進。

 

在這文本中,我對於六六的生父印象特別深刻,她和六六的母親雖然不能在一起,但他卻一直偷偷關心著六六,非婚生的女兒。甚至死得這麼卑微,連他的元配妻子和兒女都不願記得他,也許是因為他已經把所有的愛給了六六母女,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悲劇。即使這是不被認同的關係,他對六六母親感情的執著也令人稱羨。我一直在想,要是我是六六,我或許也會憎恨著我的親生父母吧!就算要原諒,也許需要很多年來釋懷。但對於養父,我卻是感到憐憫的。養父是個老實人,本來就是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。但他卻願意撫養我長大,甚至當時還願成全母親和生父,獨自一人撫養其他孩子。就這個來看,我想,六六並不完全是那麼悲慘。

 

飢餓的女兒這本書與歷史緊密的扣和,從虹影出生前的重慶大饑荒,死了成千上萬的人民。甚至是她童年時期的文革,批鬥反覆的政策讓多少人民受害。在受壓迫下的年代,連倫理道德似乎也扭曲了,於是飢餓的女兒這樣被生下來。在天災人禍下,無論是親情愛情都如此貧瘠荒蕪,這或許也是一種飢餓,而且是時代下的產物,人們連怎樣去愛都不清楚。而虹影用她個人和一個家庭中的事件來反襯整個大時代的苦難,人們的痛苦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後記:期末的時候把報告發回來了,要照論文的形式來寫,沒做到這點,還必須再努力才行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naminoji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