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沒錯,他就這樣死了!
這樣驕傲的一個人 。
沒人知道殺人者是誰 ……
他們都說,是那女人殺的。
你想,那樣柔弱的女人可能殺人嗎?
那時候,我已經顧不得小心翼翼,
忍不住衝了上去,像個英雄般……
你知道,最後怎麼樣了嗎?
他們把他的屍體丟出去了。
丟向冰冷的河裡,
毫無溫度,冷冽 像冰塊的水中。
那個羞辱我的人,
就這樣
長眠在那……」 --敘述者
(以上台詞為我自文本改編,也是敘述者,
「我」,或者說我是演的角色所說的台詞。)
以下為影片截圖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3/27已經在課堂呈現了,還算OK,放下了一顆大石頭。
感謝阿揆的後製‧ˇ‧
(我想的敘述者與像是與人談話的敘述後半段的點子,
被老師稱讚了=///=~~)
3/15到淡水。
將波赫斯(或又譯為"波赫士")的作品,
〈玫瑰色拐角處的人〉或譯為〈玫瑰角的漢子〉 詮釋成戲劇。
天氣很好,穿著背心、大衣,貼著鬍子,倒是快被熱到。
整天下來也有了些成果。
由於劇本的討論和大家考期相近,
劇本的修改,還有阿佘的記憶卡遺失事件,
都讓我的心情在放心與擔心之間擺盪。
我雖然不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,個性的關係,
報告時還總都是抱著兢兢業業的心情完成。
(但是急性子的個性,感覺有些討人厭,連我都這麼想著。)
第一次閱讀文本時,就覺得敘述者(我)敘述中間的情節似乎流白了,
當他在雷亞爾與盧漢瑞拉離開後,到外面透氣直到他再度回到舞廳時,
那段的情節似乎就這麼有意無意的不提起。
▲摘錄自〈玫瑰色拐角處的人〉:
◎「我跟他打過三次交道,並且三次都在同一天晚上。
那是我終身難忘的夜晚。……是因為盧漢納拉在我家過的夜,
二則羅森多‧胡亞雷斯的離開,永不復返。」
◎「當我最後返回舞廳時,舞會依舊熱鬧如舊。
我盡量不引人注目地匯入人群。」
◎「這時我已經顧不得小心謹慎,情不自禁迅速扒開人群,
滿臉殺氣的衝了上去。」
◎「只見窗戶裡透出一絲燈光,又隨即熄滅了。
見此情形,我趕緊加快了腳步。」
文句中若有似無的透露著,敘述者就是兇手的訊息。
三次的交道,第一次是被羞辱的當時,
與後來回到舞廳在見到將死的雷亞爾(之後他就去世了),
那麼還有那一次呢?
而最後盧漢內拉當天卻在他家過夜,
誰做了什麼,又有誰知道呢?
敘述者又為何要那樣的謹慎,希望不引人注意呢?
但是為了那一個“看啊,瞧啊,瞧啊,從沒有看夠”的女人,
才無法沉住氣,動機也是因為她,
答案就更加昭然若揭了。
以上在課堂都有討論過。有去找過譯為〈玫瑰角的漢子〉的版本,
另一個版本
◎「我裝著沒事的樣子混近人群,我發現我們中間少一人」
→我覺得少的那個人或許根本就是他自己。
◎「我在期待,但不是期待後來出的事情。」
→雷亞爾被殺的消息?或是盧漢內拉成為他的人?
那些文句也讓我覺得兇手是自述者。
除了課堂上討論的,
我想這文本還有所謂英雄的迷思或者是英雄與非英雄的討論。
去國圖特地看過《波赫士全集》(四冊),
《布羅迪報告》裡有一篇〈雷亞爾‧華雷斯的故事〉,
与本故事中離開的打手雷亞爾同姓,
(名字則是互為顛倒。玫中的離開的打手叫羅森多,被殺死的為雷亞爾。
而雷裡,逃走的人叫雷亞爾‧華雷斯,外鄉人則有另外的名字。)
在某些情節上也有所雷同,
無論是波赫士以同樣的情節創造不同的故事,
或是姓名上的巧合是另有用意。
在看〈雷亞爾‧華雷斯的故事〉時是以雷亞爾(打手)的第一人稱來寫,
与〈玫瑰色拐角處的人〉更是一個完全不知道姓名的第一人稱來敘述,
後面有一些事件情節的重疊。
〈雷亞爾‧華雷斯的故事〉裡雷亞爾自述著,
年輕時曾因為某個人的挑釁而殺了他,
為了逃避牢獄,成為有力人士的保鑣打手,
雖因此不用赴絞刑架,但也暗地裡做了不光彩的事,
培養了他硬漢的名氣。
而後,他有個朋友路易斯,因為女人被另外一個兄弟奪走了,
希望雷亞爾幫他報仇,
雷亞爾因為感到年輕時的行為的魯莽,而拒絕了。,
路易斯執意去向魯菲諾挑戰,喪了命。
他故事的最後一晚,有個男人,要向他一較高下,
雷亞爾在那個男人眼中見到了以前的自己,感到羞愧。
丟掉了盧漢內拉遞給他的刀子,走出人群,
離開了村子,不管人們怎麼想。
(最後一晚發生的事,是否和玫多所相似?)
〈雷亞爾‧華雷斯的故事〉是雷亞爾知道了波赫士寫的故事,
告訴他那晚的真相。
因〈雷亞爾‧華雷斯的故事〉這篇的影響,
我認為離開的打手是不願意以武力爭高下而願意被恥笑的離去。
那麼,誰是英雄的行為?怎樣又被稱之強者呢?
▲摘錄自〈雷亞爾‧華雷斯的故事〉:
◎「人們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,隨著年歲的增長,看法逐漸變化。」
◎「(路易斯)喪裡過後幾天,我去鬥雞場。我一向對鬥雞不感興趣,
那個星期天更覺得噁心。我想,那些雞自相殘殺,血肉糢糊,又是何苦來著。」
◎「其中一個叫做科羅拉多的,也就是那晚被殺害的人……,
(他)走到我面前,開始捧我。……他不停的喝酒,也許是為了壯膽吧,
最後說是要與我比試一下。那時誰都不明白的事發生了。
我在那個魯莽的挑釁者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,感到羞愧。
我並不害怕;如果害怕,我到出去和他較量了。」
→我覺得這裡雷亞爾的自述(玫裡的羅多森),點出了他看似落荒而逃,
夾著尾巴的懦弱行為,的真正原因。
他從朋友的死亡和外鄉人的挑戰看見年輕的自己,
對以前的自己感到羞愧與對朋友內疚。
無論當時勝利的外郷人還是他朋友的挑戰最終都付出生命的代價。
尤其在他朋友死後,我想,他無所謂被稱之為窩曩廢,
真正的英雄是以一時衝動或暴力來取得名聲的嗎?
敘述者為了長久以來喜愛的女人而自問是否是懦夫,
為了被人輕視而憤恨不平,
外鄉人不過為了名聲而前來與最強的人挑戰,
最後卻落得被一群人洗劫財物,扔出了窗口。
手上的戒指拔不下來,還被一刀砍了下來。
「這些貪圖不易之財的人,是在別的勇敢者把他殺死之後,
才敢靠近這個毫無還手之力的可憐死人。
大家一齊用力將屍體往窗口一塞,
奔流不息的河水就把它席捲而去。」 --〈玫瑰色拐角處的人〉
所有的人這樣狂妄的外郷人感到懼怕。
然而在他死後,所有人卻像爭奪屍體的狼群,
一擁而上,瓜分 撕裂。
而殺了他的真的是勇敢者嗎?我想只不過是敘述者自傲的暗指自己,
在事件中,我想大部分的人都像那些貪圖錢財的旁人。
現在很多社會案件都是看誰不順眼,就群起鬥毆互砍,
逞兇鬥狠者就當真是是英雄行為?
那不過是為自己的行為立下合理的理由,只為一時情緒的發洩。
就像〈雷亞爾‧華雷斯的故事〉裡他所說的,
「我並不害怕;如果害怕,我到出去和他較量了。」
真正的勇者,我想,不是以戰鬥來顯現自己的能力。
勇者無懼,無以被恥笑為懼,而是對自己的探索,
對自己夢想實踐那股執著的勇氣。
如同電影《勇者無懼》裡所說的:
不是你出的拳多重,而是你能承受多少而不倒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劇照:殺人場景
你知道他們在笑什麼嗎?
在排練的時候,敘述者要拿刀殺外郷人雷亞爾。
阿揆說,他要用特效,在影片撥放時使用慢動作,重複三次。
我誤以為是在演的時候,我要舉刀自己殺他三次。
結果大家都大笑=..=羅森多&盧漢內拉
室內景:風采亭
排練中
導演裝可愛
抽煙v.s.驚訝v.s.重傷
.